中國人均擁有8.64個銀行賬戶多家銀行清理“睡眠賬戶”和“超量賬戶”
詳細介紹
中國人均擁有8.64個銀行賬戶多家銀行清理“睡眠賬戶”和“超量賬戶”
去年年底以來,不少銀行發出公告稱,要將長期不動的“睡眠賬戶”和不符合規範的“超量賬戶”進行清理。各銀行均表示,清理工作是為了落實監管要求,加強賬戶管理,防範電信網絡詐騙風險,更好保障客戶資金安全。
昨日,記者梳理各家銀行公告發現,有的銀行此輪清理的是長期不動戶,有的銀行則是針對同一個客戶名下超出監管規定數量的超量賬戶,還有的銀行兩種類型都會清理。兩種情況具體如何界定?是直接銷戶還是只限制交易功能?各家銀行的規定也並不一致。
業內人士提醒大家,近期最好整理一下自己名下的所有銀行賬戶,對於確實不再需要使用的,可以主動去銀行銷戶;長期沒動的賬戶後續還可能用到的,趕緊按銀行要求操作,以免被清理後造成麻煩。
長期不動戶可能被銀行清理
2月8日,農行發布關於清理個人長期不動戶的公告。清理範圍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三年以上(含三年)沒有交易、卡主賬戶及子賬戶存款餘額為零且沒有其他關聯業務的借記卡。社保卡、軍人保障卡、退役金專用卡不列入本次清理範圍。
建行年初發佈公告也表示要清理長期不動戶。清理範圍包括:截至2020年10月31日,連續三年以上(含三年)未發生存現、取現、轉賬等主動交易,賬戶餘額為0,且無信用卡約定還款、個人貸款還款等簽約關係的借記卡、準貸記卡、活期存摺賬戶。金融社保卡、公積金卡、軍人保障卡、陸港通龍卡、私人銀行卡、龍支付錢包、E賬戶等個人銀行賬戶不納入本次銷戶清理範圍。
去年12月,中信銀行發佈公告將對個人長期不動戶及個人開立多個結算賬戶開展清理。跟農行和建行的界定標準不同,中信銀行規定長期不動戶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1.賬戶餘額低於10元人民幣(含)以下;2.截止到每年10月底,賬戶連續兩年(含)以上未發生任何非結息交易的個人結算賬戶。
同一客戶多賬戶也會被清理
2016年,央行發布《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明文規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同一個人在同一家銀行(以法人為單位,下同)只能開立一個Ⅰ類戶,已開立Ⅰ類戶,再新開戶的,應當開立Ⅱ類戶或Ⅲ類戶。
文件還要求,銀行應當對同一存款人開戶數量較多的情況進行摸排清理,要求存款人作出說明,核實其開戶的合理性。對於無法核實開戶合理性的,銀行應當引導存款人撤銷或歸併賬戶,或者採取降低賬戶類別等措施,使存款人運用賬戶分類機制,合理存放資金,保護資金安全。
一個人在同一家銀行到底有多少賬戶算多呢?北青報記者發現,各家銀行的標準也不一致。
民生、郵儲等銀行此次清理工作主要針對同一個人客戶名下超標準,即Ⅰ類戶超過1個或Ⅱ類戶超過5個或Ⅲ類戶超過5個的賬戶。
而中信銀行要求,同一客戶在該行持有一百個及以上正常或未激活的個人結算賬戶,將被限制交易。但是,中信銀行公告同時指出,根據政策要求,每位客戶最多保留四張借記卡。
清理賬戶不完全等於直接銷戶
清理這些賬戶是不是意味著銀行直接就進行銷戶處理呢?答案是否定的。北青報記者發現,對於客戶逾期沒有主動處理的賬戶,有的銀行會作銷戶處理,有的銀行只是限制交易功能,客戶後期有需要還可以重新激活。
建行此次對長期不動戶的清理時間為2021年1月21日至2021年2月28日。如客戶有賬戶在上述清理範圍內,且希望繼續使用,可於1月20日之前持銀行卡或存摺、有效身份證件到該行任一網點辦理激活手續;如未主動激活,建行將對符合條件的長期不動個人銀行賬戶予以銷戶。
而郵儲、民生和中信等銀行的公告都表示客戶逾期(民生銀行在6月30日(含)前,郵儲銀行在3月31日(含)前)沒有主動處理的相關賬戶,將會被限制交易功能。
中信銀行對長期不動戶和超量賬戶都只限制交易。中信銀行表示,如客戶今後仍需使用相關賬戶,可在該行清理之前至該行網點進行客戶身份核實,並發生任意金額動賬交易。公告還稱,如賬戶交易已被限制,客戶可憑有效身份證件、存摺或卡,到該行全國任意網點進行身份核實並激活該賬戶以繼續使用。
內存
中國人均擁有8.64個銀行賬戶
根據央行統計數據,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全國共開立個人銀行賬戶120.92億戶,人均擁有銀行賬戶數達8.64戶。雖然人均賬戶數量增多,但部分賬戶使用率並不高,最終被閒置成為了“睡眠賬戶”。
央行有關負責人曾表示,個人開戶數量過多既造成個人對賬戶及其資產的管理不善、對賬戶重視不夠,為買賣賬戶、冒名開戶和虛構代理關係開戶埋下了隱患,也造成銀行管理資源浪費,長期不動的賬戶還成為了銀行內部風險點。
銀行人士提醒,目前大部分銀行都已支持異地網點註銷銀行卡,對於確實已經不再使用的銀行卡,最好及時主動註銷,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風險。對於不希望被凍結的銀行卡,只要每年通過ATM、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等任意渠道辦理一筆業務,就不會被認定為“睡眠賬戶”。
事實上,不被持卡人本人掌控的銀行卡也一直是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重要作案工具。大量“實名不實人”的銀行卡、電話卡被騙子購買後實施詐騙,給警方的追查和打擊帶來巨大困難,成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持續高發的重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