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圖:Pixabay)
佛教有四種度化
眾生的方法,稱為「四攝法」,即是以四種方法來攝受眾生。四攝法是增進人際關係、廣結
善緣的方法,《
華嚴經》云:「若能成就四攝法,則與眾生無限利。」
- 廣州大佛寺表示,
- 慈悲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
- 菩薩的一切言行,沒有不以慈悲為出點。
- 我們只有依循四攝法,
- 對眾生不分等級地攝受,
- 才能獲得他們的好感,
- 使他們樂於信賴,樂於依附,
- 然後便可以順利引導他們踏上正途:
- 一、布施:適當的給予,例如在經濟、學識或精神上,
- 給予別人的所需、解決別人的困難。財施(物質錢財)會有用完的一天,
- 如果是傳授技術,甚至是分享佛法,
- 便是用之不盡的寶藏,
- 也是根治貧困、救濟眾生最徹底的方法。
- 布施也能夠使我們遠離貪心,
- 招感幸福的果報。
- 二、愛語:遠離妄語、兩舌、綺語、惡口,
- 而說真實、安慰、歡喜慶祝、善巧柔順的語言,
- 使對方生起信心與歡喜心。愛語是隨著眾生的根性,
- 及視乎環境的需要,
- 以溫和、誠懇、慈愛、柔和的言語相對。
- 透過真誠的善意,表達對他人的關心、勉勵和諒解。
- 藉由愛語與眾生結善緣,
- 可以再進一步使其歡喜接受佛法、信受奉行。
- 這樣,便可以達到普度眾生的目的。
- 三、利行:即是以身、口、意善行來利益眾生,
- 令眾生生起親愛之心而信受佛法。
- 例如循循善誘,
- 鼓勵別人多作善業,
- 積集福、慧,增加他們現有的財富。
- 四、同事:為了度化眾生,
- 必須與他們處於同一環境,
- 作為他們的助心或同伴,
- 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 或者鼓勵眾生修行,
- 加強他們的信心。
- 菩薩往往和眾生一起共同修行,
- 給他們作榜樣 ,都屬於同事攝。
- (摘自《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