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 了凡四訓 第二篇: 改過之法
- 人,既然不是一出生就是聖人,哪能沒有過失呢?孔子說:「過則勿憚改。」
- 如果有了過失,就不要害怕改過。所以 袁了凡 先生在講過改造命運的道理與方法後,
- 接著又把改過的方法詳細地說明,來教訓他的兒子袁天啟。這一篇就是講改過的方法。
- 小的過失尚且要改,那末大的罪孽自然就不會再造了。
- 在東周的春秋時代,各國官吏相互往來頻繁,學問與閱歷都很豐富,
- 因此僅憑觀察一個人的言語舉止,
- 就能推測出他的吉凶禍福,
- 沒有不靈驗的。這種事在《左傳》、《國語》等各類記載史實的書中都能看得到。
- 大概說來,一個人在尚未發生事情之前,
- 預先顯露出的吉凶禍福現象,都是發自他的內心,
- 而表現於外在的行為。凡是待人處事比較穩重、厚道的人,常常能夠獲得福報;
- 而行為不莊重、過分刻薄的人,常常會招致災禍。一般的凡夫,
- 學問不深、見識淺陋,沒有識人之明,
- 就像是眼睛得了眼翳病一般地看不清楚,
- 卻說禍福沒有一定,是無法推測得出來的。
- 一個人如果能以至誠之心待人,那他的心就與天道相吻合。
- 一個人福報將要到的時候,只須看他所做的善行,
- 就必能預先得知;災禍將要降臨時,
- 只須看他所做的惡行,也必定能夠預先推測得到。
- 現在如果想得到福報而避開災禍,
- 在還沒有講到行善之前,就必須先從改正過失開始做起。
- 但是改正過失的方法,
- 第一、要發起羞愧心。
- 試想,古代的聖賢跟我們一樣是個男子漢,
- 他們為什麼能夠千古流芳,成為大眾學習的榜樣;
- 而我為什麼一事無成,甚至到了聲名敗壞的地步呢?
- 這都是由於過分沉溺於逸樂,受到世俗的欲望所染污,
- 並且偷偷地做些不合乎義理的事,還以為別人不曉得,
- 而表現出傲慢的樣子,毫無一點羞愧心;就這樣日益沉淪下去,
- 逐漸變成禽獸之流,但自己卻不能發覺。
- 世界上各種可羞可恥的事情,都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
- 孟子說:「恥這一個字對於一個人,
- 關係實在是太重大了!因為若能知恥,就可以成就聖賢之道;
- 如果不知羞恥,那就只是像個禽獸罷了。」這些話都是改正過失的重要訣竅呀!
- 第二個要素,是要發起戒慎恐懼心。
- 須知,天地鬼神都在我們的頭頂上監察著,祂們是難以欺騙的。
- 我們縱然在幽暗之處犯過,大家雖然不容易發覺,
- 但天地鬼神卻像鏡子般地照著我們,看得實在非常清楚。
- 所犯的罪業若是重大,必定會降下許多災禍;就算是輕的過失,
- 也會減損現有的福報。我們怎麼可以不懼怕呢?
- 不只如此!就算是在沒有人在的地方,
- 神明仍然清清楚楚地看著、指著人們的一切作為;
- 我們雖然掩蓋得非常隱密,文飾得非常巧妙,
- 但是內心的種種意念,早就顯露出來了,
- 神明全都看得很清楚,終究還是難以自我欺瞞。
- 如果被人看破了,就會變成一文不值,怎麼可以不時常存著敬畏之心呢?
- 不僅這樣!一個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存在,
- 就算犯了滿天的大罪惡,都還可以悔改;
- 古人有一輩子都在作惡,
- 到了臨命終前卻能悔悟過來,
- 萌發一個善的念頭,於是得到了善終的果報。
- 這就是說,只要能夠發出一個勇猛堅決的善念,
- 就足以洗刷一生所積下的罪惡呀!譬如上千年的幽暗山谷,
- 只要有一盞燈光照射進去,
- 那麼這千年來的黑暗就可以完全除去。
- 所以過失不論是久遠前犯的,
- 還是最近才犯的,只有能夠改過,才是最可貴的。
- 但是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世間,一切都不是恆常不變的;
- 我們的肉體也是很容易死亡,
- 只要一口氣不來,呼吸停止了,
- 這個肉身就不再歸我所有。
- 到這個時候,
- 就算是想要改過,也沒有辦法了。
- 到了這種地步,在明顯可見的世間果報上,
- 將須擔受千百年的壞名聲而遭人唾罵,
- 雖然有孝子慈孫這些善良後代,
- 也洗刷不掉這種惡名;
- 至於在看不見的陰間之中,
- 還要在千百劫的長時間裡,
- 沉淪到地獄裡受到折磨,
- 縱然是遇到聖賢佛菩薩,
- 也無法救助、接引。
- 這種惡報怎麼可以不懼怕呢?
- 改過的第三個要素,
- 必須發起勇猛心。
- 人在犯過之後,不能夠改正的原因,
- 大都因為得過且過、退墮畏縮。
- 我們必須在明白過失以後,
- 立即痛下決心改正過來,
- 不可以延遲、疑惑,更不應當猶豫不決,東等西等,不敢下定決心。
- 犯了小的過失,
- 要像是被尖刺戳進肉內一般,
- 必須趕快地剔除。若是犯了大的罪業,
- 更須像被毒蛇咬到手指一樣,
- 要儘速將指頭斬斷,
- 不可以有一點點猶豫、停頓,否則毒液蔓延到全身,
- 就會立即死亡。這便是《易經》中,
- 風雷之所以構成〈益卦〉的道理所在。
- 【改過要發心呀!
- 改過要發心。
- 發些什麼心呀!
- 發些什麼心。
- 第一要發那羞恥心,
- 第二要發那敬畏心,
- 第三要發那勇猛心,
- 具備這三種心,便能有過立即改呀!立即改。】
- 如果具備這三種心—恥心、畏心和勇心,
- 那麼一旦發現犯了過失,就能夠立即改正;
- 就像是春天的冰塊遇到了陽光,還須憂慮它不會融化掉嗎?
- 然而一般人的過失,有從犯過的事實本身上戒除的,
- 有從認識其中的道理而改正的,也有從心念上來改正的;
- 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不一樣,因此所得到的效果也就有所不同。
- 譬如以前殺害生命,現在戒除不再殺了;以前發怒罵人,
- 現在也都戒除不再發怒了;這是就所犯的事情而將它改掉。
- 但是這只是從外在來勉強約束,
- 會比從根本上自然改正還要難上百倍;
- 而且犯過的根源仍然存在,
- 東邊勉強把它消滅後,
- 西邊卻又冒了出來,實在不是徹底掃除乾淨的方法。
- 善於改過的人,
- 在還沒有禁止他去做某種事情之前,
- 就應該先瞭解不可以做的道理。譬如過失在於殺害生命,
- 就應該想到:上天有好生之德,所有的動物都愛戀自己的生命,
- 如果殺牠來滋養自己的身體,怎麼能夠心安呢?
- 而且當牠被殺時,既已受到宰割,在尚未斷氣之前,
- 卻又將牠放進鍋鼎中去燒煮,
- 種種的痛苦穿透進入骨髓裡面。
- 人們為了滋養自己的身命,
- 各類珍貴肥美的東西擺滿眼前,
- 盡情地享受,卻未曾想到這些美食吃過以後,
- 也都會化成糞渣排出,到最後一切都是空的。
- 實際上蔬菜類的素食菜湯,
- 就已經足夠讓人填飽肚子、供給能量,來養活自己的身命,
- 何必一定要去殺害牠們的生命,來折損自己的福報!
- 還須想到,凡是有血有氣之類,都具有靈性知覺;
- 既然是有靈性知覺,那麼都與我們人類沒有兩樣;就算我們不能夠敬肅地修養到至高的德行,
- 使牠們來尊敬我、親近我,怎麼可以天天殺害動物的生命,使牠們與我結下冤仇,永無止境地恨我呢?
- 想到這種道理,每當面對著滿桌的血肉之食時,自然會發出悲傷憐憫之心,不忍再咽食下去。
- 譬如以前喜歡發脾氣,就應該想到:每個人都會有短處,這在情理上來說,本來就應該加以憐惜、原諒;
- 若有人違反情理而來冒犯我,那是他自己的過失,跟我有何關聯呢?這本來就沒有什麼可怒的。
- 還要想到,天下沒有自以為是的英雄豪傑,也沒有怨恨別人的學問;如果所做的事情不能稱心如意,那都是自己的德行修得不好,涵養還是不足,感動人的力量還是不夠呀!
- 這些都應該自我反省,那麼對於各種外來的毀謗與傷害,
- 都將成為磨練我們、成就我們的助緣;因此,
- 我們要歡喜地接受這種賜教,
- 還有什麼可以發怒的呢?
- 再者,聽到別人的毀謗而不發怒,雖然這些壞話說得像火燄薰滿天空,
- 也只不過像癡人般地拿著火把,想要焚燒虛空一樣,最後將會自己熄滅、停止的。
- 若是聽到毀謗就動了怒氣,
- 雖然費了巧妙的心思,
- 努力為自己辯護,
- 那就像春天的蠶兒吐絲作繭一樣,
- 只會將自己纏縛住。
- 所以,
- 發怒不但對自身沒有好處,而且還會有害處。
- 至於其他的種種過失和罪惡,
- 都應當要依據客觀的道理來認真思考。
- 這種道理若是能夠明白,過失自然就會停止,不會再去違犯。
- 限,不再努力求進步。